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辦法(部令 第33號)

2024-08-10 閱讀次數:

image.png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wei) 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wei) ,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和保障生態環境部依法行使職權,發揮行政複議化解行政爭(zheng) 議的主渠道作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複議法》等法律、行政法規,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生態環境部受理行政複議申請、辦理行政複議案件,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行政複議工作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

  生態環境部履行行政複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高效、便民、為(wei) 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第四條  生態環境部辦理行政複議案件,可以進行調解。

  調解應當遵循合法、自願的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hui) 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製性規定。

  第五條  生態環境部法製工作部門是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具體(ti) 辦理行政複議案件。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同時組織辦理生態環境部的行政應訴事項。

  第六條  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中初次從(cong) 事行政複議工作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ye) 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ye) 資格,並參加統一職前培訓。

  第七條  對在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ge) 人,按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八條  生態環境部應當確保行政複議機構的人員配備與(yu) 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相適應,提高行政複議人員專(zhuan) 業(ye) 素質,根據工作需要保障辦案場所、裝備等設施。行政複議工作經費列入本級預算。

第二章  行政複議申請

  第九條  生態環境部管轄下列行政複議案件:

  (一)對生態環境部作出的行政行為(wei) 不服的;

  (二)對生態環境部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定,以派出機構的名義(yi) 作出的行政行為(wei) 不服的;

  (三)對生態環境部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wei) 不服的。

  前款規定的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和生態環境部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授權的組織,以下簡稱為(wei) 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生態環境部和其他國務院部門以共同名義(yi) 作出的同一行政行為(wei) 不服的,可以向生態環境部或者其他共同作出行政行為(wei) 的國務院部門提出行政複議申請,由生態環境部和其他作出行政行為(wei) 的國務院部門共同作出行政複議決(jue) 定。

  第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照行政複議法第十一條規定的行政複議範圍,向生態環境部申請行政複議。

  下列事項不屬於(yu) 行政複議範圍: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wei) ;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guan) 製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jue) 定、命令等規範性文件;

  (三)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對本機關(guan) 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jue) 定;

  (四)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

  信訪事項按照《信訪工作條例》有關(guan) 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wei) 被複議的行政行為(wei) 所依據的規範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wei) 申請行政複議時,可以依據行政複議法第十三條的規定,一並向生態環境部提出對該規範性文件的附帶審查申請。

  第十二條  依照行政複議法規定申請行政複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申請人。

  同一行政複議案件申請人人數眾(zhong) 多的,可以由申請人推選代表人參加行政複議。

  代表人參加行政複議的行為(wei) 對其所代表的申請人發生效力,但是代表人變更行政複議請求、撤回行政複議申請、承認第三人請求的,應當經被代表的申請人同意。

  第十三條  申請人以外的同被申請行政複議的行政行為(wei) 或者行政複議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guan) 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wei) 第三人申請參加行政複議,或者由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通知其作為(wei) 第三人參加行政複議。

  第三人不參加行政複議,不影響行政複議案件的審理。

  第十四條  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或者其他代理人代為(wei) 參加行政複議。

  申請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的,應當向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提交授權委托書(shu) 、委托人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證明文件。授權委托書(shu) 應當載明委托事項、權限和期限。申請人、第三人變更或者解除代理人權限的,應當書(shu) 麵告知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

  第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wei) 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的行政行為(wei) 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行政行為(wei) 之日起六十日內(nei) 提出行政複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作出行政行為(wei) 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複議的權利、行政複議機關(guan) 和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申請行政複議的權利、行政複議機關(guan) 和申請期限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行為(wei) 內(nei) 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因不動產(chan) 提出的行政複議申請自行政行為(wei) 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行政複議申請自行政行為(wei) 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的,生態環境部不予受理。

  第十六條  申請人申請行政複議,可以書(shu) 麵申請;書(shu) 麵申請有困難的,也可以口頭申請。

  書(shu) 麵申請的,可以通過郵寄或者生態環境部指定的互聯網渠道等方式提交行政複議申請書(shu) ,也可以當麵提交行政複議申請書(shu) 。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通過互聯網渠道送達行政行為(wei) 決(jue) 定書(shu) 的,應當同時提供提交行政複議申請書(shu) 的互聯網渠道。

  口頭申請的,生態環境部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複議請求、申請行政複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申請人對兩(liang) 個(ge) 以上行政行為(wei) 不服的,應當分別申請行政複議。

  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應當先向生態環境部申請行政複議,對行政複議決(jue) 定不服的,可以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對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jue) 定不服的;

  (二)認為(wei) 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存在行政複議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未履行法定職責情形的;

  (三)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不予公開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先申請行政複議的其他情形。

  對前款規定的情形,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在作出行政行為(wei) 時應當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先向生態環境部申請行政複議。

第三章  行政複議受理

  第十八條  生態環境部收到行政複議申請後,應當在五日內(nei) 進行審查。對符合下列規定的,生態環境部應當予以受理:

  (一)有明確的申請人和符合行政複議法規定的被申請人;

  (二)申請人與(yu) 被申請行政複議的行政行為(wei) 有利害關(guan) 係;

  (三)有具體(ti) 的行政複議請求和理由;

  (四)在法定申請期限內(nei) 提出;

  (五)屬於(yu) 行政複議法規定的行政複議範圍;

  (六)屬於(yu) 生態環境部的管轄範圍;

  (七)行政複議機關(guan) 未受理過該申請人就同一行政行為(wei) 提出的行政複議申請,並且人民法院未受理過該申請人就同一行政行為(wei) 提起的行政訴訟。

  對不符合前款規定的行政複議申請,生態環境部應當在審查期限內(nei) 決(jue) 定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不屬於(yu) 生態環境部管轄的,還應當在不予受理決(jue) 定中告知申請人有管轄權的行政複議機關(guan) 。

  行政複議申請的審查期限屆滿,生態環境部未作出不予受理決(jue) 定的,審查期限屆滿之日起視為(wei) 受理。

  第十九條  行政複議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表述不清楚,無法判斷行政複議申請是否符合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生態環境部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五日內(nei) 書(shu) 麵通知申請人補正。補正通知應當一次性載明需要補正的事項。

  申請人應當自收到補正通知之日起十日內(nei) 提交補正材料。有正當理由不能按期補正的,生態環境部可以延長合理的補正期限。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的,視為(wei) 申請人放棄行政複議申請,並記錄在案。

  生態環境部收到補正材料後,依照本辦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條  生態環境部受理行政複議申請後,發現該行政複議申請不符合本辦法第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應當決(jue) 定駁回申請並說明理由。

第四章  行政複議審理

  第二十一條  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應當指定行政複議人員負責辦理行政複議案件。

  行政複議人員對辦理行政複議案件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ye) 秘密和個(ge) 人隱私,應當予以保密。

  第二十二條  被申請人對其作出的行政行為(wei) 的合法性、適當性負有舉(ju) 證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應當提供證據:

  (一)認為(wei) 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提供曾經要求被申請人履行法定職責的證據,但是被申請人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申請人因正當理由不能提供的除外;

  (二)提出行政賠償(chang) 請求的,提供受行政行為(wei) 侵害而造成損害的證據,但是因被申請人原因導致申請人無法舉(ju) 證的,由被申請人承擔舉(ju) 證責任;

  (三)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申請人提供證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條  生態環境部有權向有關(guan) 單位和個(ge) 人調查取證,查閱、複製、調取有關(guan) 文件和資料,向有關(guan) 人員進行詢問。

  調查取證時,行政複議人員不得少於(yu) 兩(liang) 人,並應當出示行政複議工作證件。

  被調查取證的單位和個(ge) 人應當積極配合行政複議人員的工作,不得拒絕或者阻撓。

  第二十四條  行政複議期間涉及專(zhuan) 門事項需要鑒定的,當事人可以自行委托鑒定機構進行鑒定,也可以申請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委托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案件複雜、涉及專(zhuan) 業(ye) 問題以及其他需要現場勘驗情形的,可以委托專(zhuan) 業(ye) 機構進行現場勘驗。

  鑒定、現場勘驗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複議審理期限。鑒定、現場勘驗的啟動和終止,應當告知申請人。

  第二十五條  行政複議期間有行政複議法第三十九條規定的中止情形的,行政複議中止。

  行政複議中止的原因消除後,應當及時恢複行政複議案件的審理。

  生態環境部中止、恢複行政複議案件的審理,應當書(shu) 麵告知當事人。

  第二十六條  行政複議期間有行政複議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終止情形的,生態環境部決(jue) 定終止行政複議。

  第二十七條  行政複議期間行政行為(wei) 不停止執行;但是有行政複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情形的,應當停止執行。

  第二十八條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行政複議案件,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應當自行政複議申請受理之日起七日內(nei) ,將行政複議申請書(shu) 副本或者行政複議申請筆錄複印件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複議申請書(shu) 副本或者行政複議申請筆錄複印件之日起十日內(nei) ,提出書(shu) 麵答複,並提交作出行政行為(wei) 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guan) 材料。

  第二十九條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行政複議案件,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應當當麵或者通過互聯網、電話等方式聽取當事人的意見,並將聽取的意見記錄在案。因當事人原因不能聽取意見的,可以書(shu) 麵審理。

  第三十條  審理重大、疑難、複雜的行政複議案件,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應當組織聽證。

  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認為(wei) 有必要聽證,或者申請人請求聽證的,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可以組織聽證。

  聽證由一名行政複議人員任主持人,兩(liang) 名以上行政複議人員任聽證員,一名記錄員製作聽證筆錄。

  第三十一條  生態環境部審理下列複議案件,認為(wei) 事實清楚、權利義(yi) 務關(guan) 係明確、爭(zheng) 議不大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一)被申請行政複議的行政行為(wei) 是當場作出;

  (二)被申請行政複議的行政行為(wei) 是警告或者通報批評;

  (三)案件涉及款額三千元以下;

  (四)屬於(yu) 政府信息公開案件。

  除前款規定以外的行政複議案件,當事人各方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第三十二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複議案件,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應當自受理行政複議申請之日起三日內(nei) ,將行政複議申請書(shu) 副本或者行政複議申請筆錄複印件發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複議申請書(shu) 副本或者行政複議申請筆錄複印件之日起五日內(nei) ,提出書(shu) 麵答複,並提交作出行政行為(wei) 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guan) 材料。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複議案件,可以書(shu) 麵審理。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複議案件,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認為(wei) 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經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的負責人批準,可以轉為(wei) 普通程序審理。

  第三十三條  申請人依照行政複議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提出對有關(guan) 規範性文件的附帶審查申請的,或者生態環境部對被申請人作出的行政行為(wei) 進行審查時,認為(wei) 其依據不合法的,生態環境部依據行政複議法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第五十九條、第六十條的規定進行處理。

  第三十四條  行政複議期間,申請人、第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可以按照規定查閱、複製被申請人提出的書(shu) 麵答複、作出行政行為(wei) 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guan) 材料,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e) 秘密、個(ge) 人隱私或者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社會(hui) 穩定的情形外,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應當同意。

第五章  行政複議決(jue) 定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在行政複議決(jue) 定作出前可以自願達成和解,和解內(nei) 容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hui) 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製性規定。

  當事人達成和解後,由申請人向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撤回行政複議申請。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準予撤回行政複議申請、生態環境部決(jue) 定終止行政複議的,申請人不得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行政複議申請。但是,申請人能夠證明撤回行政複議申請違背其真實意願的除外。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生態環境部應當製作行政複議調解書(shu) ,經各方當事人簽字或者簽章,並加蓋生態環境部印章,即具有法律效力。

  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shu) 生效前一方反悔的,生態環境部應當依法審查或者及時作出行政複議決(jue) 定。

  第三十七條  生態環境部依照行政複議法審理行政複議案件,由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對行政行為(wei) 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經生態環境部的負責人同意或者集體(ti) 討論通過後,以生態環境部的名義(yi) 作出行政複議決(jue) 定。

  生態環境部作出行政複議決(jue) 定,應當製作行政複議決(jue) 定書(shu) ,並加蓋生態環境部印章。

  行政複議決(jue) 定書(shu) 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八條  被申請人不按照本辦法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提出書(shu) 麵答複、提交作出行政行為(wei) 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guan) 材料的,視為(wei) 該行政行為(wei) 沒有證據、依據,生態環境部決(jue) 定撤銷、部分撤銷該行政行為(wei) ,確認該行政行為(wei) 違法、無效或者決(jue) 定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nei) 履行,但是行政行為(wei) 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行政複議案件,生態環境部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nei) 作出行政複議決(jue) 定;但是法律規定的行政複議期限少於(yu) 六十日的除外。情況複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nei) 作出行政複議決(jue) 定的,經生態環境部行政複議機構的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並書(shu) 麵告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得超過三十日。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複議案件,生態環境部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nei) 作出行政複議決(jue) 定。

  第四十條  生態環境部在辦理行政複議案件過程中,發現被申請人或者其他下級行政機關(guan) 的有關(guan) 行政行為(wei) 違法或者不當的,可以向其製發行政複議意見書(shu) 。有關(guan) 機關(guan) 應當自收到行政複議意見書(shu) 之日起六十日內(nei) ,將糾正相關(guan) 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wei) 的情況報送生態環境部。

  第四十一條  被申請人不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拖延履行行政複議決(jue) 定書(shu) 、調解書(shu) 、意見書(shu) 的,生態環境部應當責令其限期履行,並可以約談被申請人的有關(guan) 負責人或者予以通報批評。

  第四十二條  申請人、第三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複議決(jue) 定書(shu) 、調解書(shu) 的,按照下列規定分別處理:

  (一)維持行政行為(wei) 的行政複議決(jue) 定書(shu) ,由作出行政行為(wei) 的生態環境部及其派出機構、管理的組織依法強製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製執行;

  (二)變更行政行為(wei) 的行政複議決(jue) 定書(shu) ,由生態環境部依法強製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製執行;

  (三)行政複議調解書(shu) ,由生態環境部依法強製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製執行。

  第四十三條  生態環境部依照行政複議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有關(guan) 規定,加強對下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依法行政、行政複議答複與(yu) 行政應訴有關(guan) 工作的指導。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四條  辦結的行政複議案件應當一案一檔,由承辦人員按時間順序將案件材料進行整理,立卷歸檔。

  第四十五條  生態環境部應當按照國務院行政複議機構有關(guan) 行政複議案件和行政應訴案件統計的要求,向國務院行政複議機構報送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情況。

  第四十六條  本辦法關(guan) 於(yu) 行政複議期間有關(guan) “三日”“五日”“七日”“十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休假日。

  期間開始之日,不計算在內(nei) 。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wei) 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行政複議文書(shu) 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第四十七條  本辦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30日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環境行政複議辦法》同時廢止。


熱門關鍵詞:
生態環境 監督
本文網址:
https://www.townflea.com/news/2167.html
熱門資訊:
  • 透明血管的無序抓取係統
  • 廣東黑煙抓拍係統:高效解決黑煙排放問題的行業方案
  • 機器人3D混合無序抓取
  • 揚塵治理新突破:鷹眼降塵攝像頭如何賦能智慧環保監管?
  • 揚塵監測效果翻倍的關鍵:鷹眼降塵攝像頭設置全攻略
  • 基於視覺技術的大氣汙染分析:創新解決方案助力環境保護
  • 機動車排放黑煙的處罰及行業解決方案
  • 江蘇汽車黑煙抓拍係統
  • 北京黑煙抓拍係統價格與行業解決方案概覽
  • 機器視覺檢測設備:重塑工業檢測的未來
  • 釋放精準降塵潛力:鷹眼攝像頭效能最大化的實戰指南
  • 北京星空体育莱切足球俱乐部官方网站係統解決方案——服務質量卓越,助力環保精準治理
  • 最新資訊:
  • 機器視覺公司網站SEO優化與行業解決方案探索
  • 機器視覺工程師前景展望與行業解決方案探索
  • 機器視覺與計算機視覺:深度解析與行業應用探索
  • 機器視覺工程師:行業前沿的探索者與解決方案的創新者
  • 機器視覺工程師:解鎖智能製造的“慧眼”與行業解決方案的創新者
  • 機器視覺培訓機構:解鎖智能製造新技能的鑰匙與行業解決方案的創
  • 機器視覺的應用:解鎖智能製造與行業升級的新篇章
  • 機器視覺檢測:重塑工業檢測新生態的行業解決方案
  • 機器視覺學習指南:解鎖行業解決方案的鑰匙
  • 機器視覺定義及其行業解決方案探索
  • 機器視覺:重塑行業檢測與識別的智能力量
  • 機器視覺展:引領智能製造新視界
  • 在線
    客服

    在線溝通服務時間:9:00-24:00

    複製添加客服QQ:1043978492

    客服
    熱線

    131-2165-7089
    7*24小時客服服務熱線

    關(guan) 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頂部